图片
岳飞,乃南宋名将,终身征战沙场,英勇杀敌,一心抵御金兵入侵、收复失地,奈何他未能实现心愿,过早离世,留下悲壮故事,《满江红·写怀》是其代表作,将他的爱国之情与复国决心展现得极为充分,词中字字句句皆含力量,令人震撼。
这首千古传唱的佳作流传至今,鼓舞着无数的华夏儿女锐意进取、奋发向上,弘扬着民族的气节,词中所呈现出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,穿越时空,震撼人心,值得慢慢品味,深切领会,当你遭遇困境挫折之时,不妨诵读《满江红·写怀》,摒弃消沉萎靡。
图片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
开篇这几句,描绘出岳飞极度愤怒的状态,愤怒到头发竖起顶起了帽子。他独自伫立在栏杆旁,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。抬眼远眺,向着天空放声长啸,心中的壮志豪情激烈翻涌。
这一画面极具冲击力,让人深切感受到岳飞内心压抑已久的悲愤与激昂。当时,北宋灭亡,山河破碎,百姓深陷战火,岳飞面对如此惨状,怎能不怒?这愤怒并非简单的个人情绪,而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、对民族苦难的痛心。站在高处,望着风雨后的天地,他渴望能立刻投身战场,驱逐金兵,收复失地,那份急切与热忱透过文字扑面而来。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岳飞回顾自己的前半生,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了一些功名,但他将这些功名视作尘土一般微不足道。在南北转战的八千里征程中,伴随着他的只有天上的云和月。这两句展现了岳飞超越个人得失的广阔胸怀,功名于他而言,并非追逐的最终目标,国家的安宁、山河的完整才是他心中的重中之重。
“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” 则是他对自己以及世人的劝诫,时间宝贵,切不可虚度年华,等到头发变白时才徒留悲伤与遗憾。这不仅是他个人积极进取精神的体现,更成为后世激励无数人奋发向上的千古名句,时刻提醒着人们要珍惜时光,为理想而拼搏。
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!
靖康年间,金兵攻破汴京,掳走宋徽宗、宋钦宗父子,这是宋朝的奇耻大辱,也是岳飞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。这份耻辱至今尚未洗雪,作为臣子的他,内心的愤恨从未平息。
“何时灭” 三个字,直白而有力地表达出他对洗雪国耻的急切渴望,这种渴望如同熊熊烈火,燃烧在他心中,驱使他不断为收复失地而努力奋战。这是岳飞作为臣子对国家的忠诚,对民族尊严的捍卫,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,把洗雪靖康之耻视为自己毕生的使命。
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
岳飞想象着自己驾着战车,踏破贺兰山的关隘,直捣敌人的巢穴。他满怀壮志,甚至夸张地说饿了就吃敌人的肉,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。这里运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,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对金兵的切齿痛恨和战斗到底的决心。贺兰山在当时是金兵盘踞的重要地区,岳飞渴望能够率军突破金兵防线,将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原。这种看似极端的表述,实则是他爱国情感的强烈迸发,他要用这种决绝的态度表明自己绝不向金兵妥协,定要将他们消灭干净的坚定信念。
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最后这几句,描绘出岳飞的终极理想:待他重新收复旧日山河,恢复宋朝的版图,便要带着胜利的捷报,向朝廷报告喜讯。“从头” 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,即便面临重重困难,他也毫不退缩,坚定地要重新整顿山河。
“朝天阙” 则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,在他心中,收复失地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,也是为了向朝廷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,展现他作为臣子的忠心耿耿。这几句词将岳飞的爱国情怀推向了高潮,让人看到他为了国家和民族,甘愿奉献一切的伟大精神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最专业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