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军节到了,三伏天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,我与赵勤、郭婷几位作家踏着热浪来到长安参战军人展馆。八位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的老兵竟齐刷刷在门口等候多时,朝阳在他们染霜的鬓角折射出细碎的光。踏入展厅,迎面而来八个大字“不要学会忘记过去”给人心头重重一击。馆不大,十步走到头,17帧军装照在墙上一字排开,二十岁上下的岭南小伙,一色的六五式军装,个个目光炯炯,能映出枪膛。
受访者供图
战火青春:奔赴与坚守
讲解员伍国祥出身军人家庭,其父亲是东纵抗战老兵。他本人是一名参加过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的战士,讲解时,他指着自己的照片说:“我找到这张照片时,看了老半天,没想到我原来还挺帅。”照片上的他确实帅,不过此时帅哥的脸早已被时光刻上深痕,唯有那挺直的腰板,还留着军人的倔强。他笑称自己在部队是个“移动电话”,他入伍后被分派做了363团的徒步通讯员,背着比人还高的电台在战场穿梭。“28天打了15仗,有一次三天没合眼。”他看我在打量展柜里的解放鞋,平淡地说:“我们的鞋底都是特制的,特别厚,有时还会加一块钢板。”原来这个设计是为了对抗敌军布下的竹刺。“战争刚开始,大家没经验,很多人中招,我就中过招。当时我全副身心只顾着电台,有一次战争结束后才发现,鞋子里全是血,我的右脚被刺了个大窟窿,好在不是很深。”他说得轻描淡写,可让人听得心惊胆颤。1980年,他回到了家乡,后又做了银行行长,退休了不去游山玩水,却自荐去东莞爱国拥军促进会做了个义务宣讲员,顺理成章长安参战军人展馆的讲解也落到了他头上。他的讲解言简意赅,却句句重点,让人印象深刻。
1978年2月,稻种还没下田,推土机的轰鸣已碾过山头。长安镇的后生仔都在盘算是开家小作坊还是去深圳湾拓荒,很少人留意有17个靓仔悄悄剪了寸头,在等武装部通知。馆长李胜景回忆入伍那天母亲送自己的场景:“送我们上车那天,阿妈哭得好犀利,说‘崽啊,去边境当兵好危险的,家里刚分了田地,你留下帮阿妈种地唔好乜’。”母亲的担忧总是有根据的,17人过去15人归,两位年轻的士兵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西南边陲,将青春永远定格在了那场烽火里。
麦锡辉浓眉,凤眼,性格沉稳,做事果决。1979年2月16日山间晨雾未散,这位刚满19岁的年轻副班长背着冲锋枪,趴在掩体里,在本上写道:“发了津贴,我要亲手交给阿妈。”此时的他正随部队潜伏,打撕口子战,几次成功侦察敌情后,又马上随队纵深穿插,他已连续作战五日五夜了。21日晚,他的连队在扣屯遭遇敌军伏击,这位长安少年不幸牺牲。
麦柏根性格活泼、乐于助人,很得大家喜爱。1981年4月,23岁的麦柏根回乡探亲不到四天,便收到部队急电“迅速归队”。他马不停蹄回到部队,当晚,便随部队深入战场。后来,在法卡山执行任务时遭敌人偷袭,他用尽生命最后一丝力量保护战友,完成了使命。如今,他弟弟麦建斌接过“接力棒”在展馆义务当起了办公室主任。
受访者供图
军魂永存:报国与为民
李满堂是筹建展馆的重要发起人。他的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,亲族男性大多是军人,他自己又亲历战场,后又在西北驻防,这样生长环境和经历让他对军队和战友有着不一样的感情,对战争与和平有着不一样的理解。“为国家奉献,为政府分忧,为军队争光,为战友解难”是他与他的战友们在多年双拥工作中实践出来的理念。他转业后辗转东莞四镇担任过党委书记,后在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退休。每到一个地方,百姓都对他交口称赞。全国道德模范颁奖礼给他的颁奖词是“战则精忠报国,和则躬身为民”。为了展馆,他奔走呼吁,希望更多的人能铭记参战军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奉献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,终于为长安参战军人搭起了这个精神的家园。他也是东莞市元宝山烈士衣冠冢建设的重要发起人。
文根旺是东莞78(桂林)战友会的首任会长,他在部队是名炮兵,在炮团战绩册上记着:“一炮手,命中率98%”。可这位神炮手说起1979年2月15日的清晨的事,至今仍义愤难平。那天战友们在河边打水洗脸,敌军的炮弹突然如雨点般砸下来,三米外的爆炸把他掀翻在地。“我看见汽车兵小张浑身是血,一个小新兵,眨眼被炸得血肉横飞。”他咬着牙,忍者痛,爬起来,撒腿就往炮车跑,全团炮车齐发,每车十发炮弹出去,敌人的阵地彻底哑了火。
受访者供图
莫庚林活下来是个奇迹。他是机枪手,那天扛着机枪掩护战友营救123师副师长时,副手牺牲了,他自己装弹,一嗖子弹从他头顶呼啸而过,他瞬间觉得头顶像被烙铁烙过一样,火辣辣的疼。他在不清醒的状态下靠着潜意识驱动,用机枪掩护战友,直至副师长被救出,他昏了过去。昏迷前,依稀听到班长扑过来喊着“阿林”。回到营地,战友们见他浑身是血,头顶被子弹豁开一道深深的凹槽,以为救不活了。是广西深林2月的寒露救了他,当冰冷的露水滴进伤口,竟把他冻醒了。退伍后,他在政府企业工作,年年都是优秀,他在帮助战友时也是毫无保留。
受访者供图
长安筑梦:现实与未来
1978年的长安,还只是个种甘蔗的小镇,可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时,文根旺、蔡岭南、麦锡辉、李满堂、李胜景、伍国祥、蔡满金、高树森、陈叶培、许继昌、陈锦才、陈锦华、孙国成、孙建芳、麦柏根、莫庚林、秦耀辉这17位年轻人站在“搞经济”与“保家国”的十字路口,他们知道,留在后方一定能安安稳稳地过上好日子,可他们还是毅然选择了那条艰险的路。“其实,和平年代的牺牲,比战争年代更需要勇气。”李满堂说。
如今长安镇的GDP早已突破千亿,回来的人经历了战争,更懂得和平的可贵,他们虽然放下了手里的钢枪,却在心里筑起了万里长城,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国与家的安宁。
告别时,老兵们站在门口挥手,像一幅具象的英雄图。展馆虽小,但在这里,历史不再遥远,文字不再冰冷,那些英雄活生生地站在那里,用他们滚烫的热血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拼搏奋进。他们的故事,从来都不仅仅是历史,更是注入了我们的血脉的奔涌江河。
我们愿长安的荔枝年年红透枝头,愿东莞的春风永远吹拂英雄的名字,愿我们每次走在祖国的康庄大道上,都能想起那些用生命照亮来路的人,愿“所有卫国熄灭的生命之火,在民族记忆中永恒燃烧!”
受访者供图
【作者】田沐鑫
【本文责编】张蓓蕾
【频道编辑】李卓华 陈冰青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郭芳 蒋玉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最专业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